事实上,今年30多岁的邵伟杰,还是个单身汉,他是上海世炯汽车俱乐部(即coco club)的创始人兼ceo。
“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。”coco club的员工小温告诉记者,邵伟杰已经在汽车租赁行业摸爬滚打了近10年。
进入汽车租赁行业,用邵伟杰的话说,是为了“不能像以前那样活着”。
从1997年起,邵伟杰开始进入“生意人”的行列,他成立“上海宇光企业发展有限公司”,在上海的一些百货公司设立专柜,销售围巾等羊绒制品。
虽然是新手,做的也并非什么新鲜生意,但效益还不错。2001年,上海宇光的年产值达3000万,利润实现580万元。
此时的邵伟杰却陷入迷茫。
他看透了羊绒制品销售的弊端:季节性很强,而且不可持续,一个季节过了又要换另外一个季节的产品,同时,邵伟杰做的只是终端销售商,没有自己的品牌。
反思过后,邵伟杰决定“不能这样过下去了”,他认为,要建立一种真正的“事业”,必须走有品牌、可持续、零库存之路。
定位“本本族”带来的烦恼
2002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邵伟杰打电话到某国有汽车公司去租车。让他吃惊的是,“对方态度非常恶劣”。
彼时,上海从事汽车租赁业务的多是诸如大众、强生、锦江这样的出租车公司,而且他们大多推出的是公司客户长租业务,面向个人的零租市场几乎为空白。
这次遭遇让邵伟杰一直在琢磨,“零租市场很可能有机会”。
此后,他专门花时间,四处调查零租市场。
为控制交通机动车数量的增长,上海长久以来采用的是私车牌照拍卖制度;不断上涨的中标价格也相对抑制了私车数量的增长。
邵伟杰获得的数据是,2000年,上海发放的私车牌照为14000个,2001年也只有15900个。随着驾车逐渐转变成为一种时尚,“有照无车”的“本本族”也越来越多,仅上海地区每年就以近10万的数字在高速增长。
而据统计,2008年上海的机动车数量达223万辆,而驾驶员有341万。100多万的“本本族”被视为一个巨大的潜在零租市场。
但零租模式的特点是,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来租车,而且时间比较短。
“短租使收发车成本增高,而且不同的人开车方式不同,车的损耗也大。”邵伟杰认为,国有大型的租赁公司一般不会开发这个市场,这个市场是最难做,也是最大的。
2002年,邵伟杰成立上海世炯汽车销售有限公司(下称世炯汽车),主要从事针对“本本族”的汽车租赁业务。
是年,世界排名第一的汽车租赁集团赫兹(hertz)甫入中国市场,而中国租赁市场出现至尊、神州或一嗨还是2005年以后的事。
凭借自有资金,世炯汽车起初投入30万-40万买了3辆车开始做租赁。
虽然数量少,邵伟杰觉得,这在2002年来说,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投资,“那时候开一辆十几万的桑塔纳已经很了不起了”。
同时,世炯汽车也开始在一些出租车、细分媒体上做业务营销,新兴的服务一下子受到“本本族”的热捧。
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诚信问题,世炯汽车采用会员制来设置门槛:只接受上海本地用户,并要求会员提供身份证、户口本、驾驶证等个人信息,并缴付一定额度的押金。
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张,一些管理问题随之而来,比如,车辆多了,靠人工管理很不方便;一个月内电子警察违章处理的账单可能有几百份,如何对号入座?会员不及时还车怎么办?